吳柏毅(106級學士班、110級碩士班 ) 系友經驗談
我是誰?
大家好,我是柏毅!我是一個離開五專技職體系後,轉換跑道進入普大社科領域的轉學生。我在2019年到2022年間就讀族文系大學部,畢業後我緊接著修讀族文系碩士班,並在2024年順利畢業。還記得當初五專畢業後,面臨轉學考之際,身邊不少朋友聽聞我要報考東華原民院族文系,就紛紛想勸退我,只因當時外界流傳著「非原住民讀原民院會被排擠」的風聲。不過至今回首,我不僅沒碰到如前所述的同儕問題,我更認為這近六年來在族文系的求學生涯,會是我人生最精彩的片段之一。
學術知識與文化視野的養成
我作為從小在主流教育體制中成長的非原住民,經歷族文系各個老師的培育,使我開啟了「以原住民族為主體」的視野。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視角,除了能讓我認識台灣不同族群的文化樣貌,更可以培養我的文化敏感度,顛覆過去我們總習以為常的思維邏輯和敘事觀點。同時,由於系上也有畢業專題的課程,此課程通常是由學生自己選定研究題目,再選定專題指導老師,彼此就像互助合作的隊友般,一起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。因此,我在族文系的學習不是只有「輸入」知識,還有「輸出」所學。感謝賴淑娟老師的指導,大四時我以《人情雜味:雜貨店於在地聚落中之地方感的建構》為題,順利申請到「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」。這些過程奠定了我在思考、書寫和文獻閱讀上的基礎能力,也成為推進我修讀碩士班的重要因素。
除此之外,我曾參與原民院竹麻屋。竹麻屋是以泛文面族群文化為主的學生團體,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裡面有很多織女織男在學織布,而我也是其中一員。我在竹麻屋邊學織布邊認識泛文面族群的文化,過程中不僅有文化知識的累積,還有跟同儕們一起一起的美好回憶。
學術、知識與研究的再推進
碩士班期間,我持續跟隨賴淑娟老師,將重心朝向一直以來對性別研究的關懷與熱情,進行以「都市原住民男同志青年」為主軸的碩士論文研究,且開始嘗試參與不同的學術研討會。在近三年的碩士生涯,我在2022發展研究年會、2023女學會和2024人類學暨民族學年會上發表相關文章,結交了不同領域的好友;也很感謝在各方的「推坑」之下,赴維也納參與2024歐洲台灣研究學會(EATS)的研討會,有機會感受到不同學術社群的氛圍。因而,綜觀我個人在族文系的養成路上,我認為族文系不只能給我們知識和文化的基礎培力,亦有助於我們接觸更進階的學術領域,甚至是搭建與國際連結的橋樑。
一起來族文系擴展「世界觀」吧!
再一次地,我認為東華原民院族文系真是個寶庫,在這裡我不僅更認識我所成長的土地,也擴展了我認識世界、觀看世界的方式。然而,很多人會認為出國才能夠開拓國際觀、世界觀,某種程度上,也許是如此。但是,難道這件事在台灣做不到嗎?我們又真的認識台灣這塊土地和社會了嗎?開拓「世界觀」除了出國之外還有其他可能嗎?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「世界觀」呢?邀請你加入族文系,一起找到答案。